大豬隨手記

美國牛肉我不敢(趕)吃

話說最近美國牛肉的進口吵的沸沸揚揚的,有人說官員抱美國的 LP 也有人說是因為台灣有廣大的牛肉需求,不可否認的美國牛肉吃起來就是比澳洲或者是日本的牛肉好吃,但是有人敢去賭那百萬分之一的機率嗎?

剛剛看到某討論區有小白說「台灣HIV感染已經到兩千三百分之一全台有一萬多人,吃牛肉的中獎機率才百萬分之一全台才23人。」看完這句話我笑了,機率是這樣沒錯,但是算法不太對。

HIV是要你去經過體液的交換才會感染不是你吃個東西還是吸個空氣就會中獎,而且HIV傳染通常都是有族群性的,只要你不是「愛亂搞」「吸毒」或者是到不先進的國家進行手術,基本上要得HIV跟中樂透一樣難,但是牛肉只要進口一隻帶有病菌的牛隻進來,你想想看他拿到COSXX或者是家樂X那樣的量販店去賣,大家覺得有多少人會去買到。

無奈阿~之前吃個東西都怕黑心,現在又要加一條會變牛腦袋。

下面補個新聞來源YAHOO
我自己是不會、也不敢食用美國牛肉(新聞、網站)!」儘管衛生署拍胸脯保證,美國牛肉安全無虞,但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牛海綿狀腦病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則表示,自己有如橡皮圖章,只是在背書,儘管開放進口,自己也不會去吃美國牛肉。

這名委員語重心長地說,幾次委員會過程中,幾乎都只是官方在說話,不少委員都感受到一股「非過不可」的壓力,因為牽涉國家利益,委員們心知肚明,瞭解我方一定會重新開放美國牛肉進口,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這名委員透露,根據他私下瞭解,如果我方堅持不開放美國牛肉,台灣輸至美國的許多產品可能也會被擋,反正遲早都會通過,所以委員們出席討論,幾乎只有背書的份。

委員指出,衛生署風險評估報告只強調「食用美國牛肉,感染狂牛症的風險極低」,甚至以飛機失事以及走在路上被車撞的機率來對比,實在有些不倫不類。

因為目前台灣還是狂牛症病毒的淨土,衛署沒有考慮到一旦台灣地區被牛肉異常prion蛋白質污染一次,這種蛋白質就會在台灣千百代地生存下來,永遠可能危害民眾健康。

專家委員批評,對於美國牛肉重新開放,衛生署始終沒有做好配套,而民眾也未獲得正確資訊,以為有肉可吃,就是好事,不知道其中隱藏的可怕。

專家建議,除大賣場必標示牛肉進口來源,牛排館、燒烤店以及販售牛肉菜餚的餐廳都應特別註明餐點中所含牛肉的來源,讓民眾自行承擔食用風險。

【記者修淑芬/台北報導】

新任農委會主委蘇嘉全上任的第一天,就碰到最棘手的美國牛肉進口問題。蘇嘉全在就職記者會表示,衛署開放美國牛肉品有條件進口,這屬於衛生署的權責,應由衛署說明。

衛生署過去研議開放美國牛肉,農委會站在國內牛隻防疫的立場,一向都持保留態度,和衛生署不同調,前天才卸任的主委李金龍因為是動植物防疫檢疫局長出身,對狂牛症風險更是極度謹慎;而蘇嘉全今天新官上任,對於敏感的美國牛肉進口問題,則刻意低調迴避。他解釋自己尚未聽取防檢局的業務報告,要副主委胡富雄回答進口美國牛肉的爭議。

胡富雄表示,農委會相信這是衛生署經過專家評估後作的決定,農委會「完全尊重」。對於牛羊活體、血清、內臟、肉骨粉、肉粉及飼料用動物油脂、飼料用動物油渣等相關產製品,農委會仍嚴禁輸入。

留下一個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